1、骨架厚度数学模型:上述两个压实模型不能给出盆地沉积体系各层组的泥岩和砂岩在沉积、埋藏和压实过程中的厚度及其相关的埋藏深度和孔隙度的演化过程,这正是开展沉积盆地古水文地质研究必须回答和求解的关键问题。
2、③由一个数组记录每个单位宽度河管的沉积物在河口前沉积的位置和数量,计算网格如图5—11所示。
3、反演法,系指从盆地分层的现状出发,按沉积层年代由新到老、从今溯古顺序恢复各层组厚度后逐层剥去,直至将沉积层全部剥完为止,借助建立的压实数学模型恢复计算求值。
1、沉积体系与砂体成因类型分析表明,下侏罗统储层主要分布在该时期发育的深断陷边缘,其形成与断陷控边断层的强烈活动有关(如发育在冷湖五号地区的扇三角洲、水下扇和浊流砂体)。中侏罗世沉积时期,在经过早侏罗世晚期的挤压抬升运动后,北缘主体部位断陷控盆作用明显减弱,盆地边缘冲积扇与冲积河流相储层发育。
2、侏罗系沉积厚度受盆地南北两侧边缘古生长性大断裂控制,形成北深南浅的箕形盆地。盆地北缘沉积厚度可达700 m,而南缘仅是北缘的二分之一左右。
3、主要的沉积相有滨海平原相、海湾潮坪相、潮坪相、潮坪海滩相及滨海盐湖相等。地层厚度在5000m左右,累计最大厚度可达16000m以上。沉积范围以中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最大,海盆扩展至思茅盆地之西的孟连、澜沧地区。
1、用张贴图功能。还可以选择标注字段和符号。圈定异常区应该先画出等值线图。将等值线图和张贴图叠合成一个图就好了。
2、孤岛油田中11 井区 沉积微相平面图(图2)这是孤岛油田主力产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其中有7口取心井,在对取心井取出的岩心详细划相的基础上,建立了岩石相的测井相模式,确定出 砂层有6种沉积微相。然后再对其余生产井用测井资料划相,最后建立了 砂层的沉积微相平面模型。
3、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及正演模拟可知,河道砂体基本表现为中强振幅反射特征,利用三维立体显示、频谱分解技术可以实现对砂体的追踪、描述。 1)频谱分解技术 经过定比例的频谱数据体,就可以通过浏览不同频率的切片,了解各个切片能量分区性特征,根据组合规律确定沉积体系的展布和地层韵律层特征厚度,来对沉积体成像。
4、依据新建立的油砂体数据库和测井二次解释成果,按照上述沉积微相定量识别模式计算每口井每一砂体综合特征值,采用多次定性赋值技术和EarthVision地质绘图软件的多文件叠合功能,实现沉积微相图的自动绘制。 储量计算 孤东油田七区西首次采用网格积分法计算其石油地质储量。
5、二)地震相分析 通过地震相分析,尤其是火山岩相分析,能更好地认识中生界的发育分布特征。 地震相、亚相标志 在描述中生代地层地震反射特征的诸多标志中,“连续性”这一标志最能反映沉积地层的层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