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向量解算(baseline vector solution)是指在卫星定位中,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或其差分观测值,求解两个同步观测的测站之间的基线向量坐标差的过程。此前须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观测值中的粗差,即进行周跳的探测与修复。
基线向量解算11软件及要求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基线解算及B级GPS网及基线预处理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AA、A、B级GPS网基线精处理须采用专门的软件,计算结果中应包括相对定位坐标和协方差阵等平差所需的元素。新启用的软件需经有关部门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
质量的控制指标有数据剔除率、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复测基线长度较差、网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残差等。
快速定位基线时间短于35min的,必须采用合格的双差固定解。外业数据质量的检核包括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小于10%。B级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级以下各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长度较差应满足特定公式规定。各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附录E规定。
别太重视那个90%。你吧没用的基线都删掉。最好留下基线全满的,别因为基线多了就精度高,有时基线太多反而影响基线。
在建筑测量中,使用GPS技术有三种常用方法:变形监测法、载波相位差分法和碎部放样法。变形监测法通过将找平法作为主要监测技术,监控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倾斜和位移。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监控特殊建筑物的基础变形,如大坝、水库和高层建筑。
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
手持GPS测量仪器测面积的方法 准备工作 在使用手持GPS测量仪器测量面积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确保仪器电量充足,并校准仪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同时,选择一个开阔的测量区域,避免有高楼、树木等遮挡物干扰信号。
使用GPS全站仪进行测量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平坦开阔的地点,将三角架稳固地安置在此处,然后将GPS全站仪安装于三角架上。接着,需要在GPS全站仪上输入基准站的数据信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通过GPS全站仪的收发天线,接收卫星信号,等待仪器自动测量并输出精确的数据。
1、有时GPS数据不准确可能不仅仅是系统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使用者的错误操作导致数据不准确,例如设备摆放不平、遮挡天线、或者操作不规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为了提高GPS数据的准确性,使用者应该选择适合的设备并在空旷地带进行测量,并时刻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因为误差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2、测量设备的测量误差造成的。尤其是GPS测量设备,误差本来就大。别说是两部设备测同一个点,同一部设备两次测同一个点的结果都不大可能一样。GPS设备的高程测量误差更大,如果两部设备测量结果相同,几乎可以断定是偶然巧合。
3、RTK的平面精度本来就只有2-3CM,不过如果环境合适的话,重复多放几遍,精度还是很高的。首先你的RTK 必须是固定解状态,其次,手簿显示的PDOP最好能在5以下,然后显示的平面精度必须在0.02米左右,这样放出来的点,精度才能达到1CM左右。
国家GPS规范引用标准涵盖了多个关键的测绘和定位领域标准,旨在为GPS技术的准确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在不同级别的水准测量、三角测量以及GPS测量型接收机的检定方面达到统精确和高效的标准。
对于二等水准测量,参考了GB 12897-1991《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而对于四等水准测量,我们依据GB 12898-1991《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指导。在进行三角测量时,依据的是GB/T 17942-200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这个标准为精确的几何定位提供了技术指南。
本文引用了若干标准来支持GPS后视镜导航与车辆定位跟踪设备的功能实现。以下是涉及的主要标准:GB 12897-1991 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该标准为导航设备的精度提供了基础测量规范。GB 12898-1991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确保了定位系统在不同等级的测量中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314-2001,详细规定了GPS测量技术在国家层面的应用与实施标准。此规范旨在确保GPS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满足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星机高科的GPS产品,即车载终端和相应的监控系统,已经成功达到了这两项标准。它们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工程检测中心的严格检测,这标志着星机高科的产品符合JT/T794-2011的技术要求,成为了首批在中国交通部“部标”检测中获得通过的企业。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314-2001,详细规定了GPS测量技术在国家层面的应用与实施标准。此规范旨在确保GPS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满足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2、国家GPS规范规定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的原则、等级划分及作业方法。测量按精度划分为AA、A、B、C、D、E级,适用于不同领域。AA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以及精密定轨。A级GPS测量则适用于区域性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
3、AA、A级GPS测量可作为建立地心参考框架的基础,AA、A、B级亦可作为建立国家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基础。不同级别的GPS测量网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用公式表示,并按表1规定执行。
1、国家GPS规范数据处理主要涉及基线向量解算、外业数据质量的检核以及AA、A、B级基线精处理结果质量检验等环节。在基线向量解算部分,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基线解算及B级GPS网及基线预处理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
2、基线向量解算11软件及要求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基线解算及B级GPS网及基线预处理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AA、A、B级GPS网基线精处理须采用专门的软件,计算结果中应包括相对定位坐标和协方差阵等平差所需的元素。新启用的软件需经有关部门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314-2001,详细规定了GPS测量技术在国家层面的应用与实施标准。此规范旨在确保GPS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满足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4、成果验收按照CH 1002进行,需确保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完整且无损,各项注记与整饰符合要求。验收重点包括实施方案是否遵循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补测、重测与数据剔除的合理性,数据处理软件符合要求,处理项目齐全且起算数据准确,以及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标准。
5、首先,GB 12897-1991和GB 12898-1991为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以及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这些标准分别针对不同精度要求的水准测量提供了指导,包括测量方法、精度控制、数据处理等,确保在各种应用场景中获得可靠和准确的高程数据。其次,GB/T 17942-2000为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6、GPS国家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按静态、快速静态定位原理,建立测量控制网(简称(GPS)控制网)的原则、等级划分和作业方法。适用于国家和局部GPS控制网的设计、布测和数据处理。